时间:2022/8/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福建省宁德柘荣的春温暖而略带“湿”意,携一二好友出游,沿着国道一路向西,花草树木随着日渐攀升的气温渐渐迈入繁茂。

驶出县城近20公里,向右,拐入一条黄土山道,缓缓前行,向上登顶,洪坑马风景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基地映入眼帘。

扑面而来的陕北风情迷了眼,数十个土楼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黄土坡上。与福建特有的永定土楼不同,这里的土楼用黄土做基底,整个“土楼”建筑群呈现古朴、沉稳且厚重的萧瑟感。即使身处草木繁盛的春季,脑海中却不停回荡着“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深秋景象。南方山城中坐落着这座酷似黄土高坡的别致地标显得新奇而“珍贵”。

洪坑马风景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基地的土楼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满足游客新奇而建设的地标,是为了纪念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段热血战斗史。洪坑土楼所在地称葛藤山,位于洪坑村、社坪村、苏家洋村三村交界点,是闽东革命史上最大的阵地战——西竹岔战斗的发生地。

之所以选择建设具有陕北风情的“土楼”,身为基地建设人之一的林锋告诉我们,那是为了凸显西竹岔战役的红色基因。

作为洪坑人,很希望家乡的红色基因能被赓续,红色文化能被传承。这一朴实的愿望落在“马风景”这三兄弟头上,变成了实干。他们学习夯土技术、筹资、宣传等,默默地却有条不紊地干了5年的时间,直到今年,终于将“洪坑土楼”慢慢打出了知名度,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尤其是来自近邻福安友人的光顾。

广阔的黄土地上,孩童们荡着秋千、玩着跷跷板,游客们在土楼间穿梭,欢声笑语被春风传向更远的天际。这也许就是曾经挥洒热血的先辈所期盼的后世安居乐业的景象,恰与“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的“秀才第一村”洪坑村的耕读文化契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走进“洪源桃花”处,这里还保留着专属于春天的“粉嫩”。桃花遍植山头,虽不够撑起半天红霞,却也是小巧玲珑可爱得紧。

“洪源桃花”

走过一个山头,往下寻得一潭清泉,周边以水泥砌起,潭水将蓝天深深复刻,一时竟分不清是天上云还是潭中霭。捧起一汪清泉,清凉入骨,若是夏天必定成为消暑盛品。

日渐西斜,山顶的风由中午的清爽少年化身黄昏时节的冰霜美人。红日已隐于山间,将山色不断渲染成浓郁水墨画;另一侧逐渐升起的圆月,因是三五之时,皎洁地为万物披上圣洁的外衣,土楼被抹上一层蜜色,不复白天的清冷。

当土楼遇见“畲家”,歌声奏起,那是充斥畲情的别样风光。

来自:长寿柘荣文字:楮坪乡陶秀凤图片:《风之玺》团队、郑满住、林茂、游晨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268.html
------分隔线----------------------------